第371章
这道战报,将前两日京城沉闷的氛围直接扫去了一半。 飘着药味儿的紫宸殿中响起一道爽朗的笑。 “好!” 崇昭帝咳嗽几声,喜形于色,“朕是真没想到,这小子这么争气。” 他看着战报上面那几行字,来回看了好几遍,可实在是无法想象小儿子在战场上扛旗杀敌的模样。 印象里,他好像还是小时候那个需要人处处操心,处处照顾的小瓷人。 余公公捧了一句:“陛下,您年少的时候,也在南宁杀过敌呢,七殿下还是像您。” 崇昭帝欣慰道:“能守住就好,等到徐侯醒来,北疆就没那么危急了。” 此时他觉得,小儿子做到这一步,已经是极限了,并不认为他真的能彻底击溃北疆大军,能守城就已经是万幸。 高兴了好一会儿,崇昭帝神色又逐渐浮起忧色。 “刀枪无眼,他从小被惯着宠着,从没受过伤,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。” 他这会儿,倒真的像个担忧孩子的父亲。 - 二皇子府。 二皇子站在亭子里,喂池子里的鲤鱼。 鱼食洒在池中,鱼儿争相抢食,有一条鱼跃出水面,漂亮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 不合群的鱼有点碍眼。 谋士邓先生拱手:“殿下,战报您知道了吗?” 二皇子笑了下:“现在满京城还有谁不知道?七弟威风。” “北疆即便分了权,持剑侯的亲信和手下士兵也占了一半,”邓先生蹙眉,“七皇子身为皇室,又是徐劲的外孙,身份上,士兵们会更容易承认他。” “原本没有战功还好,现在这一战已经立了威,往后时间一长,恐怕北疆的徐家军会彻底认了他。到时候,北疆的半数兵权,就完全掌握在了七皇子手里。” 二皇子:“先生说的这些,我都知道。” 邓先生:“殿下,这可不是小事。虽然七皇子涉朝堂不深,可难保陛下心里怎么想,要是陛下想让七皇子当储君,我们之前努力的一切岂不都是打了水漂?” “不急,”二皇子将鱼食搁在石桌上,“急也没用,我们的手暂时伸不到北疆去。” 邓先生琢磨了下他的语气,迟疑道:“您有打算了?” 二皇子:“看看我这位七弟,能做到哪一步吧,也看看父皇的态度。” - 翰林院。 新进状元奚子行,现任翰林院从六品编纂。 等干满期限,表现得好的话,会选入六部重要职位为官。 他恨不得直接辞了这官,飞到边疆去。 他都不敢想现在夏赴阳有多爽。 并肩作战,力抗敌军……这两人难道就不觉得他们后面少了个军师吗?? 就算夏赴阳拦着,殿下也该想起来,强行把他要到边疆去才对啊! 一想到他俩联手作战,奚子行又想跑,被奚石秋窥见了苗头,一个巴掌摁在家里,“老老实实去翰林院点卯!一天天的像什么样子,心思都飞走了!” 奚子行:“父亲,我又不是辞官,就是请病假。” 奚石秋:“你病了?” 奚子行:“我可以病。” “……”奚石秋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。 他在朝堂上完全中立,结果养的这个儿子,胳膊肘往外拐的没边儿,湘河水患跟着七皇子偷跑,剿匪还跟着人家偷跑,旗帜鲜明的站在七皇子那边。 若他默默无闻也就罢了,偏偏奚子行风光夺了状元,搞得现在好像是连他这个爹也跟着儿子一块站队了似的。 奚石秋:“你现在跑了,回来怎么办?就算支持七皇子,他在六部人脉也很少,你不争口气夺个好位置,凭什么帮他?” 他说的话其实很对,也在理。 奚子行纠结的就是这个。 他忍了又忍,在奚石秋死亡眼神的威胁下,把脚从门外拔了回来。 “好,我不走。” 第156章 徐府。 徐停凤将消息烧掉。 他一贯如此, 基本不会留下任何书面信息,不管涉不涉及国事政事。 北疆的战报他已经知晓。 接连两道,一道差, 一道好。 徐停凤站在院中,眉间的折痕却不见舒缓,反而加深了。 他忧心伯父, 牵挂小外甥, 只有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, 才能明白那有多残酷。 “不知道北疆接下来会如何, 但南宁大概会有动作, 乐添。” 薛乐添:“给你盯着呢, 腿刚好,就忍不住出来蹦跶了是吧?”他翻了个白眼,“劝你还是多坐着,还没好利索呢,免得复发。” 徐停凤:“别不上心, 南宁人不容小觑, 真交上手,国库空虚,粮草不足, 镇南关未必扛得住。” - 南宁。 镇南关。 禹若也收到了来自北疆的战报。 不过除了收到战报外,还有别的。 谷心:“北疆人还要求南宁增加火药和武器的供应, 想强攻下二城, 他们对这次的大败感到挫败和耻辱。” 禹若:“父皇答应北疆了?” 谷心点头:“第二批火药和武器已经在秘密运输了, 从那个地方运输……不知道又会死多少人。” “已经投入了这么多, 再死点人,在父皇看来算不了什么, ”禹若道,“我们在这里驻扎了将近三个月,也不知道下一道命令是什么时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