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
他们几个朝着七皇子小院的方向,微微一礼。 他们都是大夫,试药的事情,瞒得住外行人,瞒不住他们。新药不拿百姓试,而是第一时间端到屋内,每进去一次,杨太医的药方便完善一分。 从最初的不敢置信,到现如今发自内心的钦佩感叹,也不过几日罢了。 最终的这份药方熬出来的药,患病的人喝下,一剂见缓,二剂见轻,三剂重症的病人基本能起来走动了。 杨太医在患病区走了一圈,点了点头。 “华大人,劳烦你将乐安县的这些大夫,分送到各县,将药方传出去吧。” 华县令道:“好!” 瘟疫终于要散去了! 一点哭泣的声音越来越大,杨太医停住脚步。 有个人蹲在一具尸体面前哭。 张大夫劝慰:“真的不是药汤没有,是他实在病得太重了,弥留一口气,药汤不是神仙药,让他撑到现在跟你说遗言,已经是极限了。” 那人眼眶通红,哽咽道:“若是再早一天,他就不会死了!那贵人是什么身份,到底为什么来乐安县,如果不是他把你们都留下来了,张大夫,你是不是就能早点出来。” “如果不是他扣着大夫们,肯定很多人就不用死了……” 张大夫:“事实并非如此!唉……你叫我怎么说。” 他真是无奈了。 杨太医看了看周围。 显然,昨天闹的那一场,叫不少人认为,是他们闹才闹来了大夫,里面的贵人怕了他们闹。 连带着弥留治不好的病人的死,也有百姓怨怪到了他头上。 杨太医这几日给自己做足了心里建设,他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,七殿下愿意无名就无名吧。 但他能接受付出无名,却无法忍受污名和一些恶意揣度! 杨太医深吸一口气,大步过来:“你说不得,我来说!” 大不了回去之后丢官罢了,顶多挨一顿板子,去哪里行医不是一样?! 他对着病区的百姓们道: “瘟疫的药方,我们乐安县是第一个研究出来的,现在药方刚刚送出去,大家不信的可以跟着送药方的人去看看,看看别的县里有没有好起来的感染者。” “这并非我们几个医术高明,是有人心甘情愿给大家试药!” “试药的人,承担的风险有多大,”杨太医拉着张大夫,“但凡用错,药性冲突,人就没了。” 张大夫叹息:“确实如此,”他对着百姓们拱手,“平日里没少义诊给大家看病,大家总该信我的。县衙里的那位贵人,并非自私怕死扣押我们,而是为了三郡百姓多活一些人,以身试药,受尽苦楚。” 患病区逐渐安静了下来。 百姓们面面相觑。 耿大问道:“张大夫,京城的贵人给我们试药,真是真的啊?” 张大夫重重点头:“是真的。还是那句话,你们若是不信,可以去旁边的县,看看他们有没有治疗瘟疫的药方。 每次洪灾大疫,药方都是死了多少人才研究出来?这次实乃乐安县之幸,三郡之幸。” 杨太医:“你们问他是谁,他是咱们大周陛下的幼子,皇七子曲渡边,”他一下子没绷住,鼻酸眼也酸,颤抖着手指着县衙,“小殿下才十四岁,他平常那么活泼,他现在、现在是什么模样……” 话没说下去。 杨太医喉咙里塞了团棉花似的,缓了片刻,才又开口。 “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,丧亲之痛,难以忍受。大家可以怨怪我们速度慢,但还请不要怪到殿下头上,他不该承受这些。” 他也不想让七皇子醒来后,听见只字片语的抱怨。 话已说完,杨太医未作停留,径自回了县衙。 华县令亦是才知道试药一事,满目惊愕,站在原地,和沉默的病患区似乎融为了一体,不知该做什么。 - 第二天。 经过杨太医昨天晚上的爆发,七皇子为三郡百姓试药一事,除了他本人还在昏睡中不知道以外,其他该知道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。 随着药方的传播,事态在外面疯狂发酵。 宣妃再也忍不住,踢飞了拦着她的谢静山,直接赶往了乐安县。 禹若院中。 “怪不得会这么突然染病,”禹若,“太医虽然没说,但我猜他大概就是故意的……” 谷心也听得瞠目结舌:“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皇子给百姓试药的。”历来不都是反过来么。 禹若从自己院子里望出去,心情复杂。 “消息挡不住,众望所归,三郡民心,他不要也得要了。” 京城风云即在眼前,这次,他总算没有办法和往常一样隐藏起来了吧。 - 曲渡边小院一片安静。 药方研究出来了,瘟疫也不可怕了。 奚子行和夏赴阳都进了小院里面待着。 外面百姓的情况好转很快,但唯独曲渡边还没关模拟器,又精神太疲惫,一直睡着,看起来病情反复。 杨太医都开始着急了。 “殿下的体质真是…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。” 乙十二恢复的差不多了,他不太习惯露脸,但面具已经扔了,曲渡边也没允许他再戴上。 所以他经常藏在曲渡边屋里守着,不让人看见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