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4章
这二位的医术他信得过,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,不会把话说的这么肯定。 他退了半步, 拱手道:“先前将二位打晕带来,实属无奈匆忙之举, 还请两位太医见谅。” 杨太医连忙避开, 摆手:“使不得, 使不得。殿下快起来。” 他有点愁又有点感叹道, “读万里书行万里路,行医治病, 苦点便苦点吧。” “不过,殿下,您竟然没生病吗?”杨太医打量了下曲渡边,惊奇道,“微臣还以为来到这里需要治疗的第一个人是您呢。” 曲渡边:“………” 宣妃昏迷,六哥不顶事,主事的华县令还在忙着按照治灾守则对百姓分区管理,能顶事儿能做主的不就只剩下他了么,这个节骨眼,他哪敢生病? 他摸摸下巴,胡诌道:“兴许是此地水土养人。” 杨太医不太放心,他的医药箱还是之前去皇子所被打晕前准备的,装了一些曲渡边最常用到的药。 还是准备着吧。 - 另一边。 禹若刚从南宁百姓安置的地方回来,神情沉默。 谷心也一直沉默。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,南宁百姓不会得到大周太好的照顾,但是亲眼所见,一百多个人全都挤在两个草棚下面,饥肠辘辘,衣不蔽体的场景,还是会难受。 那边华县令只给了一个锅,叫他们随便找从河里舀水,烧开灌下去,能多撑好几天。 饿了?那抱歉,我们大周的百姓都不够吃的,你们要是饿了,自己想办法。 他们早晨去了安置处,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。 并非是南宁百姓太磨人,而是他们帮着掩埋了两具饿死的尸体,还帮忙从河里捞上来了两个南宁的百姓。 禹若浑身都湿透了,衣服上都是泥点子。 “从此地修书一封,送到父皇手中,需要多久?” 谷心:“属下连夜出发,送到边境信庄,明日陛下就能收到。” 禹若:“好。” 言谈间,他们进入了县衙重新划分的灾民区。 经过一日的调整,现在的灾民区已然比他们早晨离开的时候不知道规范了多少,来往是巡逻卫队,防止动乱发生。 还有分发衣服的官差和富户家中的下人们。 新被救上来的伤员让百姓中的青壮年用担架抬着,送到伤患区。 几个大夫奔波在那边,熬煮药汤——药材还是有限,一份药材煮好几次,但已经非常好了。 还有人在各处熏燃艾草,烟雾呛鼻,但不算难闻。 艾草香驱散了难闻的腐臭,混乱泥泞的灾民区遵循着同一套规则,井然有序的运行着。 谷心:“殿下,这……”他从未见过如此井井有条的灾区。 而且这才多久? 一个白天而已!效率简直奇高。 禹若已经蹲在一处草棚外,询问:“敢问这位大爷,早晨的时候我记得灾民区不是这般划分,这是谁吩咐的?” 喝热水的大爷抬头,嗐了一声,“听县令大人说,是个叫‘扁豆’的治灾高人吩咐的,俺们都是平头百姓,哪里懂这些。但按照他们说的做,能吃到浓粥,这就是好事,好事嘛,咱就跟着做。” 叫扁豆的高人? “高人是突然来的吗?” 大爷想了想:“好像是吧,反正之前没听说过。” 禹若道了一声谢,凝神在灾区走了一圈,细细观察,最后站在县衙门前。 “往常见过治灾手段,但是成体系的却还是第一次见。” “成体系?” “嗯,”禹若:“你看,之前没冒头过的富户也开始出来施粥了,都是一日之内发生的事情,大概是同一人的手笔。” 谷心没听太懂,但他看自家殿下的神色却很郑重。 进了县衙后,禹若打听了一圈,县衙内何时来了陌生人。却只打听到除了晚上来的叶小远一行人,并没有其他的。 禹若:“算了,我先去写信。” 他回到房间写了封加急信,请求父皇调边城的粮食速速送来湘河,并且与大周皇帝交涉,让南宁百姓聚集在一处,尽快送回南宁境内。 写完后,谷心连夜出发送信,禹若却去了曲渡边的院子。 曲渡边正在院子里擦头发。 叶小远歇了歇,给自己收拾干净后,实在看不得自家殿下身上头上灰扑扑的样子,他没麻烦别人,自己去烧了水,压着曲渡边换衣服洗头擦身。 他衣服都换了一身,穿着薄薄的白色内衬在外面石凳上坐着,头发刚擦了半干。 抬头看向禹若:“你来干什么?” 禹若抿抿唇:“我想请你帮忙。” 曲渡边懒懒道:“不帮。” 禹若:“算我求你。” “嗯?” 曲渡边好像还是第一次从禹若口中听见求字。平常这家伙总是来揪他的小羊皮,话里话外都是试探,叫人怪讨厌的。 禹若:“我已经修书一封回了南宁,但是粮食过来需要时间,我想…想请你跟县令说一说,分给南宁百姓一点食物。” 不是没有南宁百姓想混进大周百姓里面,但他们口音不一样,一张口就会暴露,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殴打,只能集中在别处。 曲渡边:“华县令是官,没有上面的命令,他给南宁百姓食物,若是被有心人参一本,可能官帽子就没了。”